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走进克州
  4. 行政区划
  5. 正文

乌恰县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

来源 克州史志办 发布时间 2018-05-04 12:05 阅读

乌恰县 wuqia(ulugqat))xian隶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大山谷分岔口。克孜勒苏河谷在该地分岔为三道沟,故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西部。天山南脉与昆仑山结合部。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按壤。在乌鲁木齐西南l506千米.阿图什西104千米。辖2镇、9乡。面积19118平万千米。人口5.66万,其中,柯尔克孜族4.07万人,还有维吾尔、汉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乌恰镇光明路。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托云牧场驻县境内。汉代为捐毒地,汉末并入疏勒。唐属疏勒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清代属喀什噶尔道疏附县。民国二年(1913)设乌鲁克恰提分县。1929 年置乌鲁克恰提设治局。1938年升为县,改称乌恰县,属喀什行政区。县城由乌鲁克恰提东迁黑孜苇。1950年全县下设4区、2l乡,归喀什专署管辖。1954年划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85年县辖2镇、9乡、2场。1985823日发生7.4级地震,县城被毁。后在其东北6千米处重建。198910月新县城落成。境内以山地为主,中高山区占垒县面积76%。地势北、西、南三面高,东部低,呈马蹄形。克孜勒苏河以北是天山南脉,以南为昆仑山脉,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西南部昆盖山主峰萨尔祖鲁克峰海拔6678米。东南部进入喀什平原,海拔17502300米,为主要农业种植区。境内有克孜勒苏河、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年总径流量2l.64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6.8℃,1月平均气温-8.8℃,7月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水量156毫米,无霜期115天。

县境内主要蕴藏煤、铁、铜、铅、锌、金、磷、铀、石灰石、硫磺、石膏、岩盐、天青石、陶土、红黏土、冰洲石、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石灰石储量较大,天然气储量亦丰。山区有雪豹、棕熊、石貂、北山羊、盘羊、雪鸡等保护动物。药用植物有甘草、车前子、党参、雪莲、当归、锁阳、阿魏、大黄、紫草、黄芪、薄荷等。经济以牧业为主,畜种主要有绵羊、绒山羊、马、牛、牦牛等,牲畜存栏29.8万头()。农业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青稞、油菜、胡麻、苜蓿。工业有煤炭、采矿、电力、水泥、建材、农牧业产品加工及民族手工业等。全县设职业中学l所,普通初中1所、小学20所,医疗卫生机构14个。乌恰是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陆路通道,建有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两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有公路东接314国道,通往阿图什市和喀什市。县境内玉奇塔什、尚亥、加力登为主要风景旅游景点。县城建有吴登云先进事迹展览馆。

乌恰镇Wuqia Zhen乌恰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为一区黑孜苇乡。1958年成立黑孜苇公社。1968年改称东方红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乌恰镇。19858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地震,城镇被毁。1989年在其东北6千米博鲁什建新县城,仍名乌恰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1432,有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汉等民族。辖5社区。镇政府驻波斯坦铁列克路。主要街路有团结路、光明路、波斯坦铁列克路、托云路、黑孜苇路、幸福路、康苏路、乌鲁克恰提路等。民族公园是居民主要休闲场所。团结路北端建有抗震纪念碑。吴登云先进事迹展览馆位于幸福路东端。团结路Tuanjie Lu城镇中部主干道。南北走向。南起喀康公路,北至光明路。长l000米,宽26米。两侧设绿化带。1989年命名。沿路驻有县农业局、农业银行、商业局、税务局、粮食局、工商局、城建局、人民银行、保险公司等。

光明路guangming Lu城镇中部主干道。东西走向。东起托云路,西至团结路。长950米,宽10米。两侧设绿化带。1989年命名。沿路驻有县委、县人民政府、党校、妇联、团委、工会、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

幸福路xingfu Lu 位于城镇西部。东西走向。东起团结路,西至乌鲁克恰提路。长850米,宽10米。两侧设绿化带。1989年命名。沿路驻有建行、县地税局、邮政局、电信公司、医药公司、防疫站等。

波斯坦铁列克路Bostanterak Lu位于城镇南部。东西走向。东起托云路,西至黑孜苇路。长950米,宽10米。1989年命名。柯尔克孜语,意为杨树绿洲。沿路驻有镇人民政府、县工商局、农机站、劳务派遣中心、农机物资公司、畜牧三站等。

吴登云先进事迹展览馆Wudengyun Xianjinshiji Zhanlan guan 位于乌恰县城内。吴登云,江苏高邮人。1963年从扬州医专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志愿从江南水乡来到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的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40多年。展厅共分三部分:一是介绍吴登云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版及图片,二是介绍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关于向吴登云同志学习的题词,三是中央及地方媒体对吴登云同志先进事迹报道的原件和吴登云同志所获得的荣誉证书等。已成为扎根边疆、献身边疆,做民族团结楷模的教育基地。

康苏镇Kansu Zhen康苏,维吾尔语,意为矿河。乌恰县辖镇。原为矿区,1958年设康苏镇。1959年与康苏钢铁厂合并成立康苏矿区。1984年复置康苏镇。位于县境中部。在乌恰西23千米。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5 831,有维吾尔、柯尔克孜、汉等民族。辖4社区。镇政府驻地康苏。为自治州主要工矿区,以采煤为主,有水泥、发电、矿山机械、建筑材料等厂。

乌鲁克恰提乡 Ulugqat Xiang乌鲁克恰提,柯尔克孜语,意为大山谷分岔口。克孜勒河谷在此分岔成三道河沟,故名。1913年设县佐于此,俗名老乌恰。乌恰县辖乡。1950年属二区。1958年成立乌鲁克恰提公社。1968年改名东风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部。在乌恰西95千米。面积1 749平方千米。人口4154,柯尔克孜族为主。辖4村委会、8自然村。乡政府驻地库尔干。以牧业为主。有煤、铁矿。

库尔干Korgan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堡垒。乌鲁克恰提乡政府驻地。人口2390,柯尔克孜族。牧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苜蓿。

琼铁热克Qongterak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大杨树。属乌鲁克恰提乡。在乡政府东北15千米。人口1026,柯尔克孜族。牧业为主,种植青稞、饲料等。

吾合沙鲁乡Oksalur Xiang吾合沙鲁,柯尔克孜语,意为子弹上膛。传此地曾打仗,军官命令枪膛装填子弹。乌恰县辖乡。1950年属二区五乡。1958年成立吾合沙鲁公社。1968年改名卫东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在乌恰西南35千米。面积l317平方千米。人口1031,柯尔克孜族为主。辖2村委会、3自然村。乡政府驻地恰提。以农为主,农牧业结合。种植小麦、蚕豆、油料、苜蓿。开采岩盐。

恰提Qat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山沟岔口。吾合沙鲁乡政府驻地。人口493,柯尔克孜族为主。半农半牧,产小麦、豌豆。

玛拉勒托阔依 Maraltokay 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雌鹿的灌木丛。靠近克孜勒河,早年丛林间多母鹿,故名。属吾合沙鲁乡。在乡政府东南2千米。人口270,柯尔克孜族。半农半牧,种植小麦、蚕豆。

吉根乡 Jigin Xiang吉根,柯尔克孜语,意为聚会。乌恰县辖乡。我国最西部乡,西邻吉尔吉斯斯坦。1950年属二区四乡。1958年属乌鲁克恰提公社,1962年析置吉根公社。1968年改名反修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部。在乌恰西118千米。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2162.柯尔克孜族为主。辖4村委会、4自然村。乡政府驻地萨孜。以牧业为主,兼种青稞等饲料。西部伊尔克什坦为中、吉两国重要边境通道。

萨孜Saz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沼泽地。吉根乡政府驻地。人口787,柯尔克孜族。以牧业为主。

斯木哈纳Simhana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电话房。地处边境,过去建有电话、电报房,故名。属吉根乡。在乡政府西南17千米。解放前后建有部队营房,后为军分区牧场。1984年由吉根乡管辖。人口150,柯尔克孜族。以牧为主,种植青稞。是中国最西部的村庄。

膘尔托阔依乡 Boritokay Xiang膘尔托阔依,柯尔克孜语,意为有狼的丛林。乌恰县辖乡。1950年为三区五乡。1958年属波斯坦铁列克公社,1962年析置膘尔托阔依公社。1968年改名劲松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南部。在乌恰南81千米。面积4 221平方千米。人口6492。柯尔克孜族为主。辖5村委会、21自然村。乡政府驻地墩艾额孜。以牧为主,兼农业,种植小麦、蚕豆、青稞、胡麻、油菜等。

墩艾额孜Dongengiz 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高坡上的荒地。膘尔托阔依乡政府驻地。人口282,柯尔克孜族。以牧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

塔尔尕拉克Targalak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狭窄的萁斗。地形狭窄而得名。属膘尔托阔依乡。在乡政府西1千米。人口1032,柯尔克孜族。以牧为主,产小麦、青稞、豌豆。

阿克奇Akqi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芨芨草滩。属膘尔托阔依乡。在乡政府西i1千米。人口1 093,柯尔克孜族。以牧为主,种植小麦、青稞等。

黑孜苇乡 Kiziloy Xiang 黑孜苇,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洼地。乌恰县辖乡。1950年属一匠。1958年成立黑孜苇公社。1968年改名东方红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中部。在乌恰西南5千米。面积2 782平方千米。人口6 624,柯尔克孜族为主。辖6村委会、16自然村。乡政府驻地黑孜苇。县主要农业区,主产冬麦、蚕豆、豌豆、油菜等。开采天青石、石膏、红黏土,有铅锌矿。1989年前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又名旧县城。

库勒阿日克Kolerik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水塘渠。水渠中段有塘,故名。属黑孜苇乡。在乡政府西北 1千米。人口1248,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产小麦、油料、豆类。

也克铁热克ekiterak 村民。柯尔克孜语,意为两棵杨树。早年此地有两棵大杨树而得名。属黑孜苇乡。在乡政府东北2.5千米。人口972,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产冬小麦、蚕豆、油料等。

阿热布拉克ArabuIak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中间泉。因位于冲积扇下缘泉水地带而得名。属黑孜苇乡。在乡政府东lO千米。人口671,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

康什维尔 Kengxiwar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宽阔的草滩。属黑孜苇乡。在乡政府东20千米。人口864,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种植小麦、玉米、蚕豆。

托云乡Toyun xiang托云,柯尔克孜语,意为富裕。土地宽阔,水草丰茂,故名。乌恰县辖乡。1950年属四区。1958年成立托云公社。1962年公社驻地迁盖克力克恰特。1968年改名忠东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在乌恰北105千米。面积l546平方千米。人口2651,柯尔克孜族为主。辖3村委会、5自然村。乡政府驻地盖克力克。以牧业为主,种植青稞。有煤矿。北部吐尔尕特山口是中、吉两国重要商贸通道。

盖克力克Kaklik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呱啦鸡。托云乡政府驻地。人口561,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种植青稞。有公路通喀什。

苏约克Suyak 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骨骸。早年雪灾,牲畜死亡多而得名。苏约克河经此。属托云乡。在乡政府西北8千米。人口1206,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种植青稞。

塔木其Tamqi 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滴水。山沟岩石缝多有泉水滴出,故名。属托云乡。在乡政府北5.5千米。托云河东岸。人口293,柯尔克孜族。以牧为主。产青稞。喀什一吐尔尕特公路经此。

铁列克乡 terak xiang 铁列克,柯尔克孜语,意为杨树。该地多杨树,故名。乌恰县辖乡。1950年为四区四乡。1958年属托云公社。1962年析置铁列克公社。1968年改名向阳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在乌恰东北149千米。面积l 499平方千米。人口3 485,柯尔克孜族为主。辖2村委会,8自然村。乡政府驻地克特喀拉。以牧业为主,种植冬小麦、青稞、苜蓿等。开采石灰石。乡级公路通阿图什市、喀什市。

克特喀拉 Ketka ra 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有缺口的黑山嘴。铁列克乡政府驻地。人口412,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种植小麦、蚕豆、青稞、油料。

哈拉铁克Ka rateke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野山羊。属铁列克乡。在乡政府南34千米。人口1659,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产小麦、蚕豆、油菜等。

巴音库鲁提乡 Baykurut xlang 巴音库鲁提,柯尔克孜语人名。早年名叫库鲁提的人在此居住,家境富裕而得名。乌恰县辖乡。l950年为四区三乡。1958年属托云公社,1962年析置巴音库鲁提公社。1968年改名红旗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在乌恰东北64千米。面积1317平方千米。人口3 327,柯尔克孜族为主。辖2村委会、5自然村。乡政府驻地巴音库鲁提。农牧业结合,种植冬小麦、蚕豆、豌豆、青稞等。有煤矿。

克孜勒阿根Kizilagin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红色的山沟。属巴音库鲁提乡。在乡政府南12千米。人口l096,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产小麦、豆类。喀什一吐尔尕特公路经此。托帕T0pa 自然村。柯尔克孜语,意为荒地。属巴音库鲁提乡。在乡政府南21千米,恰克马克河东岸,吐喀公路与康喀公路交会处。人口510,柯尔克孜族。农牧业兼营,种植小麦、胡麻、蚕豆。

波斯坦铁列克乡 bostanterak xiang 波斯坦铁列克,柯尔克孜语,意为杨树绿洲。乌恰县辖乡。1950年为三区一乡。1958年成立波斯坦铁列克公社,1968年改名永忠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南部。在乌恰南89千米。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8934,柯尔克孜族为主。辖6村委会、11自然村。乡政府驻地乔尔波。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西南部山区有大面积云杉林,栖息盘羊、北山羊、雪鸡等野生动物。有尚亥风景区。

乔尔波Qorbo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沸腾的泉水。波斯坦铁列克乡政府驻地。人口1709,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产小麦、大麦、蚕豆、胡麻等。西南部有尚亥风景区。依买克1ymak村名。柯尔克孜语.意为新月状。地形两边高中间低,状如新月。属波斯坦铁列克乡。在乡政府东南14千米。人口756,柯尔克孜族。农牧业结合,种植小麦、蚕豆等。

吐尔尕特口岸 turugart kou'an 吐尔尕特,柯尔克孜语,意为枣红色的山口。以边境山口命名。原名托云口岸,t985年改为今名。国家一类陆路口岸。1983年重新开放。口岸原址位于托云乡境内吐尔尕特山口,邻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后迁址新建于巴音库鲁提乡南部,乌恰东40千米处。为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两个边境口岸之一。口岸设施初具规模,常年通车。2009年入出境旅客1.01万人次,进出口货物40.71万吨。喀什吐尔尕特公路经此。

伊尔克什坦口岸arkaxtam Kouan伊尔克什坦,柯尔克孜语,意为伊尔克什(人名)的房舍。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也是我国最西端的边境口岸,通商历史悠久。口岸位于吉根乡斯木哈纳村,在乌恰西140千米。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毗邻。建设区规划面积40公顷。19977月临时开放,1998年动工建设,20025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吉、塔等国公路运输的重要通道。2009年人出境旅客l 1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33.49万吨。2008年口岸新址选建干乌恰县城旁,规划面积3 5平方千米。2009518日,口岸下迁建设正式开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