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活动
  4. 民生工程
  5. 正文

劳务输出托起农牧民稳稳的幸福

来源 克孜勒苏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7-18 11:07 阅读

“现在,有了儿女寄来的钱,盖了洋气的新房、买种子、买肥料再也不用贷款银行里还有一万多元的存款……”家住阿图什阿扎克乡布亚买提村村民阿西木·艾买提的这番话道出了大多数劳务输出家庭的心声。

在阿图什,像阿西木·艾买提这样的农牧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转移就业给家里盖起了安居富民房,有的还买上了小轿车。

自然条件恶劣、各种灾害频繁、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遍偏低,传统农牧业发展空间小,这些都是制约阿图什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难题,促进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一把“金钥匙”。近年来,随着阿图什不断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农牧民的收入提高了,观念也逐步发生了转变,使闲散在家的农牧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希望,让更多的农牧民切实体会到劳务创收的实惠。

“贫穷贫穷,呆在家里更穷。出路出路,走出家门才有路。”家住阿图什哈拉峻乡昂额孜村的阿提别克·卡德尔是当地青年劳务输出带头人。2016年,为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乡里组织一批青年男女向疆内外企业输出务工人员。家庭贫困的阿提别克·卡德尔非常想去闯一闯,可是,父母却心存顾虑。去了外地吃饭能吃好吗?有没有地方住?安不安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这个从未离开过克州的一家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就像一个谜。

今年初,克州阿图什人社局组织阿图什乡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输出,阿提别克·卡德尔带着妻子随50名男女青年踏上了去库尔勒务工的列车。勤学好问,踏实认真的阿提别克·卡德尔在出发前培训时就被提拔为班长。如今,他和妻子布如丽恰·塔瓦里地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不少钱。

阿图什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年,阿图什人社局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努力破解就业难题,着力提高农牧民的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使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坚定了“走出去”创收致富的信心。通过职业高中社保培训机构,围绕建筑、机械、缝纫、餐饮服务、手工艺、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加大对农牧民职业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免费为农牧民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努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年前,25岁的亚森江·阿西木还在阿扎克乡布亚买特村过着闲散的日子。可当下,他和新婚妻子坐着火车来到博乐劳务输出。之前“进工厂上班”对于25岁的亚森江·阿西木而言,似乎颇为遥远。“以前的印象里,农民就是种地,似乎只有在城里,才有机会能’上班’。”亚森江·阿西木说。

当有就业务工机会摆在面前时,亚森江·阿西木的兴奋难以言喻。“人社部门的宣传让我了解到,原来农民也能有机会上班,我第一批就去报了名,参加了公司的集体培训,现在已经成为工厂里一名合格工人,家中有了我的一部分收入,日子也好过多了。”亚森江·阿西木对就业的喜悦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溢于言表。

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忧虑,阿图什人社部门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走前担心,走后担忧”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务工人员在疆内就业后的工资、生活学习和签订劳动合同等相关情况,对外出务工人员实施全程服务,定期回访、定期互传信息,了解对方情况。

如今,农牧民已经真正实现了跨下马背、走出大山、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拓宽增收,劳务输出逐渐由季节型向长期型、务工型向技术创业型、政府组织型向协会组织型转变。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农牧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提高。

截至目前,阿图什完成疆内转移就业2789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11.56%;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9623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129亿元。从今年开始,阿图什就业扶贫的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一份份稳定的工作,托起了一个个贫困群众“稳稳的幸福”。

编 者

帮一人就业,助全家脱贫。2014年至2016年,克州每年赴内地务工人员人数持续增长,期间累计转移就业人数达16618人次,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去年,克州赴内地务工人员达到6470人次,劳务创收达2.32亿元。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由从前的集体组织转变为自愿自发赴内地务工。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劳务协作脱贫,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的密切协作,更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在州党委政府领导下,州人社部门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思路方法,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发挥内地劳务输出党支部、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单”“对接责任单”“就业稳岗单”各司其职,搞好“大合唱”,让贫困劳动力“走得出”“留得住”“能增收”。记者 古力米热

分享到